小米汽车「智驾」改名背后:一场行业集体「祛魅」行动
最近,小米汽车突然把官网和宣传中的“智驾”改成了“辅助驾驶”,这波操作直接冲上热搜。网友调侃:“雷总终于不吹牛了!”但看似简单的“改名”,背后却藏着整个新能源行业的暗流涌动。今天我们就来扒一扒,这波改名潮到底意味着什么?
一、为什么突然改名?先看一场致命事故
今年3月底,安徽高速上一辆开启NOA功能的小米SU7发生严重事故,3名大学生遇难。虽然调查结果还没公布,但舆论已炸锅:驾驶员是否过度依赖“智驾”?车企宣传是否存在误导? [1] [15]。
这起悲剧成了行业“冷静剂”。小米连夜修改官网,把“智驾Pro”改成“辅助驾驶Pro”,甚至删掉了“自动泊车”里的“自动”二字,改叫“泊车辅助”。从“智”到“辅”,一字之差,责任归属天差地别。
二、改名背后,藏着三个行业真相
-
政策大棒来了!工信部点名“别吹牛”
- 4月工信部直接喊话车企:不得用“智驾”“自动驾驶”等模糊话术,必须叫“辅助驾驶”! [9]
- 小米、华为、特斯拉等集体认怂,毕竟谁也不想当“顶风作案”的出头鸟。
-
技术没到L4,吹牛容易“翻车”
- 当前主流技术只是L2-L3级,驾驶员必须全程接管。但车企此前狂吹“丝滑零接管”,导致用户误以为能“撒手不管”[5]。
- 特斯拉FSD、比亚迪“天神之眼”都吃过官司,改名成了“甩锅”必备技能。
-
用户教育不到位,事故就是血泪教训
- 销售话术里一句“我们的车能自己开”,可能让车主在高速上刷手机。小米销售现在培训重点变成:“手别松方向盘!” [4]
三、不止小米!车企集体上演“改名求生”
- 华为:把“高阶智驾”改成“智能辅助驾驶”;
- 理想:海报里的“智驾焕新版”秒变“智能焕新版”;
- 小鹏:宣传语从“自动导航”变成“AI辅助驾驶”;
- 特斯拉:FSD(完全自动驾驶)改名“智能辅助驾驶”[1] [16]。
网友吐槽:“以前吹得天花乱坠,现在怂得整整齐齐。”
四、改名之后,行业会变天吗?
-
用户更清醒,但销售可能“阳奉阴违”
- 有记者暗访发现,小米门店还在用“智驾”旧物料,销售嘴上说着“辅助驾驶”,但一激动又蹦出“咱家智驾绝对第一梯队”[6]。
-
责任划分更清晰,车企少背锅
- 改名后,事故责任明确归驾驶员。但用户质疑:“你当初吹牛,现在让我背锅?”[4]
-
行业回归技术战,谁真强谁裸泳
- 去掉“智驾”光环后,华为、小鹏等头部玩家靠实测口碑抢市场,而技术弱的品牌连“吹牛”的资格都没了[3]。
五、最后说两句
从“智驾”到“辅助驾驶”,看似是文字游戏,实则是车企们的一场“生存智慧”。技术可以激进,但生命不能试错。 这场改名潮或许能让行业冷静下来,把精力从“营销内卷”拉回“技术攻坚”。
而对于消费者,记住一句话:再牛的辅助驾驶,也得你盯着! 毕竟,方向盘后的大脑,才是真正的“最后一道防线”。
(P.S. 下次买车时,销售如果吹“自动驾驶”,建议反问一句:“出事了你负责吗?”)
参考资料:
[1] 行业事故与小米改名
[4] 车企集体改名调查
[5] 政策与品牌信任
[9] 工信部政策解读
[15] 技术风险与用户教育
本文是原创文章,采用 CC BY-NC-ND 4.0 协议,完整转载请注明来自 陈大雷的 Blog
评论
匿名评论
隐私政策
你无需删除空行,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